大理巍山洞经古乐,是“南诏雅乐”的俗称。它吸取了中原文化和宫廷音乐的韵味,也融合了当地民间音乐的风格特色,成为明净深幽、沁透心灵的一种特殊古乐,历经岁月的锤炼,逐渐形成了自己庄严典雅、高亢深沉、音域宽广、节奏明快、抑扬起伏、唱词优美的风格,以及曲调多样的鲜明特点。巍山现存的100多首洞经古乐的乐曲,曲调均不相同,却永远扎根在民族民俗之中,成为云南影响较为广泛的一个大乐种,是研究民族古乐的一份“活化石”。
大理巍山洞经古乐演奏以民间古乐器合奏为主,集“吹、拉、弹、唱、诵”为一体,使用的乐器包括具有数百年历史的二十五弦大瑟、七弦古琴、青铜编钟、铎、达甫、葫芦笙、土月琴以及近代民族乐器数十种。每年盛大的巍宝山朝山会,也是洞经古乐的交流大会,被当地群众誉为“森林中的交响乐诗”。如今,这积淀了千年文化的悠悠古韵,以她的曲折和抑扬回旋向四方的宾客讲述着往日的辉煌和古城的动人故事。
大理南诏古乐神韵对于巍山的世代熏陶,让巍山人具有了一种雅韵,这让巍山古乐在巍山民间广为流传。巍山古乐拥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就连3岁的孩子都知道,在乡村则多以民俗活动的形式广泛存在,一年四季月月不断。人们在过寿、超度亡灵、安龙奠土时演奏洞经音乐,相信洞经能够消灾解难。特别是每年天摩牙寺‘斗春会’和巍宝山朝山会,那是热闹啊,简直就成了洞经音乐的大汇演。从洞经古乐的繁盛中,就可以感受巍山深厚的文化底蕴。
1988年 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国际世界语科技学术会议”上,巍山洞经古乐作为民族文艺新成就参加了演出。演出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与会28个国家和地区中外专家的高度赞扬,并荣获大会“绿星”奖。一时间,巍山洞经古乐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古乐团录制了长达45分钟的专题。随着电波,巍山古乐飘洋过海,飞出国门。此事使人不禁想起1000多年前,南诏曾以二百六十人的大型乐舞团历尽艰辛,跋山涉水,赴长安向唐朝敬献《南诏奉圣乐》乐舞,成为云南音乐史上的壮举。
洞经音乐为道教音乐,明代从内地传人,随后又融进了民族音乐和器乐,成为独具地区民族特色的音乐。在大理地区以大理洞经音乐和巍山洞经音乐最为有名,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巍山洞经音乐融进了南诏古乐和彝族音乐,古雅、庄重;大理洞经音乐融进了白族音乐,优美、动听。洞经音乐,在诵经时同步进行,经书有道经、佛经、儒经等3种,洞经嘛谱有13个,轮流弹奏。腔调有九板十三腔。调门有六五调、龙鱼调、上香调、扫殿调等。弹演洞经时,有笛子、锣、鼓、二胡、三弦、绕、铃子、磬、钗、照面铛、古铮等乐器伴奏,集拉、唱、弹、奏、吹、诵为一体,场面宏伟壮观。